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
1、以农业合作社带动
主要是由村集体或农户自行组织,农户自愿加入,集中进行农产品销售。在组织上,合作社组织农户以土地、农机、资金等入股,在市场监管部门(工商)注册成立,根据市场分析或者企业订单,协调农户按计划进行集约式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并通过既定渠道对产品进行销售。其特点是便于组织、出入自由、生产灵活、具有一定土地规模、产品具有一致性等。相对单一农户,合作社扩大了竞争力,使农业生产更加具有计划性和市场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生产随机性大、无序化、成本高的弊端。不足主要表现为市场反应速度较慢、组织松散、计划性不强、投入规模较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2、以中介组织带动
这类方式主要是以市场上的供销社、各种技术协会、产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为纽带,组织农业生产,使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较大规模的经营群体,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主要是由中介组织分别通过与农户和企业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在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两个领域之间构建前置化的一级半市场,形成二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其特点是组织松散、双重委托、具有契约特性,相对符合市场要求。市场波动和潜在利益可能会给农户和中介组织带来损失,需要中介组织和农户具有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适用于各类地区,不受土地数量的限制,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不足是管理控制相对薄弱、产销联系不稳定、农业生产有一定风险等。
3、以龙头企业带动
主要是指生产企业为降低购买原材料的交易成本,规避原料不足风险,采用直接与农民签订协议、订购农产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是将农业生产变为企业产品生产链中的环节,将农民变为企业的“生产工人”。其特点是农业生产方向性明确、农业生产能够形成一定规模、农民直接面对市场需求、企业与农户联系紧密、农户利益能够得到基本保障等。这一生产方式中间环节减少、生产销售直接,交易成本较前两种方式相对降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但因为农业生产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性,作为下游生产环节需要农民在与企业签订协议过程中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较高的企业。不足是企业与农户地位不平衡,企业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农民决策权受限,企业行为不容易受到监督,企业具有支配利益分割的主导权,农民无法分享农业产品的市场溢价等。
农业产业化需注意的问题
1、市场不对称问题
无论对于三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的哪一种方式,农民都处于市场的最末端,面对着市场狭小、参与度低、反应能力弱的问题。与合作社、中介组织和生产企业比较,农民掌握的市场资源、市场手段、适应市场的能力都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市场化理念和竞争意识,扩大农民对市场的认知,从生产之初就注重提高产品的质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适应市场需要和市场竞争。
2、信息不对称问题
农业生产领域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需求不同,导致二者信息不对称。由于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历史形成的生产习惯等因素限制,农业生产对市场波动不敏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前置市场分析和产品销售预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而销售层面接受的信息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对市场变化反应相对快速强烈,在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农产品销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导农民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重视程度,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渠道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市场信息的拥有量和更新速度,扩大视野和信息来源渠道,善于发现、分析、研究、运用农业信息,利用有效市场信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3、风险不对称问题
三种经营模式的农业产业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准则、诚信精神和契约精神。农民个体、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企业的整个农业生产销售的链条之间构成产销关系,连接这一关系的工具是产品订单和产销协议。在这种关系下,各方承担的风险是不对称的。一方面,各方承担毁约风险,农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承担的风险更大,中介组织或企业不遵守约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更大;另一方面,各方承担市场风险,中介组织与企业由于与市场关系更加直接,所以承担市场波动风险相对更大,而这种市场风险也可能以毁约方式转移给农户。因此,需要各方在遵守约定的前提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业产业化需协调的关系
1、与现行土地政策相协调
在土地承包政策内,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在农产品种植选择上具有自主性,多数农户依然属于分散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农业产业化要与现有农村土地政策相协调,不可过度使用行政手段,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通过市场手段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其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
2、与大市场相协调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是当前农村普遍的生产状态,无论单一农户还是合作社,面对的都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农业大市场。由于农民相对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各类信息不畅通,所以在面对市场时常常遇到各类困境。这就需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协调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农业生产要尽量适应市场需要,从而保证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
3、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
城市化进程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推行农业产业化,要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新变化,全面推行耕地保护政策,杜绝因城市扩容或企业扩大而侵占耕地的情况。要在完成土地确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将由于进城务工没有更多精力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的土地,以转租方式向有意愿的农户、农业合作社或者协会流转,以确保农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保障国家农业安全。
4、与信息化相协调
当前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给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样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加入信息化元素。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形成网络化效应,运用互联网营销、快递寄送、生产源头追溯等方式,打造农业品牌、倡导食品安全,为绿色、环保、有机、富硒等农业产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积极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三种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