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上,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贺铿、科学技术部原发展计划司巡视员申茂向、欧洲动物科学与畜牧农业委员会副主席迈克尔·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中山大学教授王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杜维成、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杨红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信息中心主任熊本海、九次方大数据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郎佩佩、阿里云智慧农业事业部总经理郑斌等14名专家,围绕“乡村振兴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与智慧畜牧”等主题作演讲,共谋畜牧业发展,共策乡村振兴。
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
陈焕春在论坛上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畜牧业品类多、规模大、链条长,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且与农村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陈焕春认为,我国农村产业振兴的最大短板、最大空间都在畜牧业。目前,我国的农业总产值10万多亿元,养殖业产值3.3万亿元,占比约为30%。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畜禽养殖业总产值占比都在50%以上,少数达到80%,世界平均水平达到37.2%。
他认为,推进畜牧业发展还能刺激和带动种植业发展。很多人认为畜牧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其实,我们国家如果把动物所有排泄物一点不浪费地用在18亿亩耕地上,也只够作物对有机肥需求的40%。何况我国还有60亿亩没有开发利用好的草地资源。发展好畜牧业、利用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实际上可以减少化肥使用,反而有利于生态环境。
杨红杰指出,我国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畜禽资源优势。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加上长期选育,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畜牧资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样性信息库统计,我们国家共有500余个畜禽品种,是世界上畜禽品种最多的国家。而我们畜牧业最大的不足也在种业上面。我们缺乏现代化大型育种企业,即使在生猪这一主导产业中,在每头生猪活子数、饲料投入产业比等方面,与美国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种畜禽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用工业思路抓畜牧园区发展
“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一定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贺铿说,前3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地都在工业革命中成为了强国。畜牧业虽然不是工业,但以智能化、数字经济为主要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仍有着重大意义。
申茂向认为,我国发展农业园区的实践经验表明,用工业思路抓农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具有显著成效。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7年底,我国共批准246个国家农业园区。去年,这246个国家农业园区共创造产值1.2万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6左右。他认为,以农业园区为平台,更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转化技术,更利于积聚人才和研究企业、孵化企业,提高效益和试点示范。目前,我国已在荣昌设立全国首个以畜牧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为现代畜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印遇龙认为,中国可持续农业现在面临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的严峻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现代畜牧业,其解决方案一是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而现代科技又为规模经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同步推进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
“我们在畜牧产业上已经落后太多。”熊本海表示,美国、巴西肉牛养殖的生产成本是5-20元/公斤,而我国的生产成本是60元/公斤。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占到了45%,而美国、巴西只有4%,相差了数倍。因此,我们要在畜牧业上迎头赶上,必须同步推进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
今年2月起,阿里云与成都新希望集团合作开展“阿里云ET农业大脑”项目,几个月下来,该项目的亩均母猪活子数从过去的平均20提高到了现在的23-25,管护人员反而减少了2/3。
郑斌表示,其主要原因就是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他们在每头猪身上都印上ID码,并采用语音识别技术,仔猪被母猪压倒时就根据声音作出预警,从而降低了仔猪的死淘率。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养殖管理、健康管理、养殖生产等环节上实现智能化。
他表示,他们将把ET农业大脑放到开放平台上,里面既有数据也有技术,希望用这样的平台去构建整个行业里面数据创新,行业创新的支撑平台,去帮助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人工智能离不开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郎佩佩说,以养猪为例,人工智能需通过机器视觉采集大量的数据,机器才能进行深度学习,积累养猪人的经验,修正人类失误。而农业大数据非常复杂,有很多的品种,分布又很分散,产业链较长。因此,推进畜牧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不是靠一两个企业盖几个机房,买多少服务器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做一个系统化工作,把这些产业从底层到上层各个链条的各个优秀企业都吸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