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永丰镇:小农机“耕”出新天地
瞄准需求布局产业,加快“灵巧”机型开发,双峰农机远销东南亚
8月25日,在双峰县劲松机械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工作,以确保出口到老挝的300余台组合米机按时交付。时间向前一个月,同样在双峰县城,湖南农友机械集团公司30台多功能旋耕机整装出发,被运往印度尼西亚。“这些农机很快就会在另一片天地里耕耘。”企业负责人蒋雄彪说。
双峰县被誉为 “中国农业机械之乡”,而该县永丰镇则在全县农机产业浪潮中勇立潮头。2017年,该镇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其中农机产业产值达16.24亿元,占比53.6%。全镇从事农机行业人员3万余人,相当于每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从事农机行业,去年人均GDP达到33100元。
创新发展,拓宽市场空间
双峰农机产业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当年该县先后成立了3个国营农机具厂。1976年7月,该县农机研究所成立,与生产企业科研队伍相结合,加快了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久,该研究所便研制出生产用的小型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碾米机等产品,一时间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湖南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负责人刘若桥见证了双峰农机的风光,也目睹了双峰农机所经历的阵痛。火热的市场,刺激农机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催生各种问题。双峰各种农机生产作坊最高时多达数百家,各搞各的,配件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农机从双峰拖出去很快又被拖了回来。”
当地政府以及农机企业领头人很快便意识到:一窝蜂搞农机很容易引发同质化竞争,对当地农机产业发展亦并非好事。当地农机企业着重以客户需求为价值取向,着手研发各种“接地气”的中小型农机设备。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双峰农机开始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目前,双峰县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53家,产值超100亿元,占全省农机工业的三分之一。
解放劳力,助力脱贫摘帽
几年前,双峰县永丰镇的彭文清还是一位在贫困线上下徘徊的农户。因为看好机械化种田的前景,他先是贷款买了耕整机种西瓜和水稻,后来随着购机补贴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他又加大了农机的投入,从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收割机、粮食烘干机到碾米机和榨油机,实现了整个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在农机部门的支持下,彭文清还成立农机合作社,投入60多万元购置旋耕机和烘干机等设备,水稻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000亩。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彭文清的收入实现了节节攀升,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统计显示,农机产业扶贫帮助当地3万多名农户成功走上致富路。
走出国门,深耕国外市场
农友集团生产的小型收割机和履带自走旋耕机深受东南亚国家用户欢迎,并筹划在越南、印尼建立组装分厂;劲松机械、银杉机电产品远销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双峰农机“走出去”步伐。
数据显示,2017年双峰县农机产品出口总额为1216.7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560.11万美元。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双峰县农机产品出口额完成600多万美元,其中劲松机械、农友集团分别完成自营出口200万美元、100万美元。